说起来,最近是不是常有人念叨,王凯怎么没什么动静了?打开视频平台翻不到他的新剧,热搜上也少见他的名字,42岁了还未婚未育,难免有人嘀咕:这是真走下坡路了?
其实啊,看演员的状态不能只盯着曝光度。就像咱们身边,有人喜欢天天在朋友圈分享生活,有人却习惯默默做事,王凯大概就属于后一种。你可能不知道,他当年为了演戏,可是辞掉新华书店的铁饭碗,瞒着家人跑到北京折腾的。那会儿哪有什么名气,连中戏培训班的学费都凑不齐,最后还是跟父母坦白了才续上的学。这种敢断后路的劲,现在想想还挺少见的。
说到演员选角色,好多人可能觉得有戏拍就不错了,但王凯不是。早期他演《丑女无敌》里的陈家明,娘娘腔演得活灵活现,按理说能靠这类型角色站稳脚跟,可他偏不。找上门的类似角色全推了,结果一度陷入没戏拍的境地。换作别人,可能早就妥协了,他却宁愿等,这种对戏路的坚持,倒让人想起张译——当年跑龙套时也拒绝过重复的角色,后来靠一部部扎实的作品熬成了影帝,好演员好像都有这股子轴劲。
聊到这不得不提孔笙导演。王凯能从“没戏拍”走到大众眼前,说到底还是孔笙在《北平无战事》里给了他机会。当时剧组里有刘烨、廖凡这些实力派,他那场大闹“无人小组”的戏,愣是凭着股劲抢了不少风头。后来《琅琊榜》选靖王,好多人觉得他外形太俊,撑不起那个沉稳的角色,又是孔笙力排众议。结果呢?他往那一站,眼神里的倔强和正直,活脱脱就是书里走出来的靖王。这就像老师总给偏科的学生机会,你得接住了,还得证明自己真行。
他和刘涛的交情也挺有意思。俩人在《欢乐颂》里搭戏成了朋友,后来一起上综艺,合唱的《纤夫的爱》还小火了一把。2019年他生日,刘涛发博说“蜡烛吹不灭,让他一直火”。现在看,他好像没顺着“一直火”的路子走——2024年之后,主演的剧少了,露面也多是官方晚会,倒是和当年《伪装者》里搭档的胡歌、靳东形成了反差,后两位要么成家,要么照样活跃在一线。
有人说他状态不如从前,照片里瘦得青筋都露出来了。但你回头看看,他从来不是靠颜值吃饭的。《知青》在黑河拍了一年,天寒地冻的,他留着胡子剃了平头,硬是把城里小伙演出了知青的糙劲;《大江大河》里演宋运辉,从青涩学生到工厂骨干,眼神里的变化骗不了人。这些角色能立住,靠的从来不是状态多光鲜,而是能不能让观众忘了“王凯”,只记得角色名。
其实演员这行,流量像一阵风,刮过就没了,能留下来的还是那些能扎根角色的人。王凯从辞掉书店工作那天起,要的可能就不是“一直红”,而是“一直能演”。就像老茶客泡茶叶,急着用沸水冲,可能涩味重;慢慢焖着,滋味才能透出来。他现在或许就是在等下一壶合适的水,等水开了,那股子浓味自然就出来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