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孙宇晨,穿透人设

南风窗NFC · 昨天 11:00
1.jpeg

7月24日,孙宇晨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ringing the opening bell),再次对海内外区块链乃至金融行业带来震撼。


这是一记特别的“钟声”。一个月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RM Entertainment(简称:SRM)换阵,孙宇晨被任命为其顾问;7月17日,SRM 公司正式更名为TRON Inc,其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RM也同步变更为TRON。


行业人士评论称,其中显示出的资本运作手法之老道,堪称教科书级,关注与争议齐到,但这确实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察与参与“加密市场”的通道。


2.png



孙宇晨对此感到兴奋,此过程取得了纳斯达克及美国SEC的批准,才第一次以公链的名字在美国上市,波场 TRON由此登上了新的舞台。


“敲钟”5天后,孙宇晨迎来他的35岁生日。这名年轻创业者的成长之路,得到世界级的关注,20岁出头的孙宇晨频频出现在科技论坛和创业比赛的舞台上,意气风发。2015年,他被评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然而,孙宇晨需要更大的舞台,区块链世界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行业内,他已经成为一个复杂多面的传奇人物。


孙宇晨将“敲钟时刻”看作加密行业的“一大步”,不过,他反而更愿意提起一件小事。在纳斯达克参观荣誉室时,他看到第一版的苹果电脑,英伟达的芯片及微软的早期产品。“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首次上市的时候都是很小的公司,现在成为一方领域的霸主。”孙宇晨说,纳斯达克之旅,有望成为一个双向成就的过程。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在社交平台X写下:“一切才刚刚开始!纳斯达克是我们的起点!”


3.jpeg



这的确是个新的起点——2025年,美国国会两院正就加密立法密集行动:众议院高票通过了首部锚定美元的稳定币监管法案,并罕见地获得两党一致支持,被视为数字资产政策的里程碑。同一时间,中国香港亦通过《稳定币条例》,自8月起实施针对稳定币发行的发牌制度,旨在将这座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为全球数字资产新都。


东方与西方的监管者几乎同时按下“启动”键,试图为曾野蛮生长的加密江湖建立秩序。时代的巨浪翻涌,而孙宇晨正好站在浪尖之上。




第一枚比特币

舆论关注时,孙宇晨却忙起了别的事。7月末,孙宇晨在X发文称:“定了!我将于 2025年8月3日飞往太空。”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趟旅程。早在2021年,孙宇晨就拍下了蓝色起源公司首次商业载人航天的船票。他告诉记者,“我是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所以这个算是我的一个儿时梦想了。”实现梦想的感觉让他兴奋。孙宇晨说,他想看看地球和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


一个有关商业航天的计划,正在他的脑中酝酿—尽管这是未来的事,但孙宇晨谈到,真正触动他的是“太空旅行”发展的速度。2021年,他拍下的旅行位次如果如期执行,他会是历史上第180多位登上太空的人,然而到今年8月,他已经是第712位了。“你可以看到这个速度,人类社会过去那么长时间,才上去不到200人,而现在短短三年时间,多去了500人。”孙宇晨说,这是科技发展与商业资本合力下,才能迸发出的繁荣。


4.jpeg



8月3日晚,孙宇晨完成了这趟“等待了整整4年”、全程10分钟的飞行。这意味着,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孙宇晨很快在社媒账号上加上后缀:孙宇晨(去过太空版)。出舱后,他受访称:“这次是我迈向太空的第一次承诺和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


一样是全新的领域,一样是科技与商业的合力,一样是处于“起点”阶段。孙宇晨用话挑明:“我觉得我这次上太空的行为,有点像我2012年第一次购买比特币。”


正是当年咬牙买下人生第一枚比特币,让他看到了区块链的力量,并开启了此后10余年的创业征程。如今,前往太空,对他而言意义相仿——勇敢迈出未知的第一步,才能亲身理解一个新世界。


大学毕业后,孙宇晨很快投身于当时星星之火的区块链行业。他曾短暂担任瑞波(Ripple)在大中华区的代表,将硅谷的新概念引入国内。创业的念头也在滋长:2017年年中,他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项目TRON(中文名“波场”),宣称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分享平台,在技术愿景上对标以太坊。


5.jpeg



TRON的融资一举成功—短短几天,面向公众发行的TRX代币销售一空,筹集约7000万美元。但胜利与危机几乎同时降临,政策开始收紧。


海外成为孙宇晨新的征途。TRON项目在海外继续推进,很快在全球加密市场掀起波澜。2018年初,加密货币全面暴涨之际,TRX代币市值一度跻身全球前十大。波场 TRON网络迅速成长,凭借高TPS(每秒交易数)和低交易费吸引了开发者和用户。


回过头看,孙宇晨对现在大热的稳定币,入局很早。2019年左右,他已经是稳定币的用户,“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使用稳定币,能明显感觉到稳定币速度很慢,用起来很难,体验很痛苦,所以我感觉要按照速度很快、秒到账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个产品。”


他一再强调自己要做“争先很重要”——“在全世界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做的时候率先进入一个领域”。如果等到人人都涌入某个赛道时再入场,竞争已非常激烈,想脱颖而出就难上加难。




闯关稳定币

与常规叙事不同,孙宇晨并不高估“争先”的难度,他说,争先“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真正难处是长期地进入、坚持、深耕,不断地了解行业一线动向,这是最关键的。“眼光”大家都有,但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稳定币领域,孙宇晨早在行业尚显沉寂时就押注其中,而不只是使用者与观察者,这是他“争先”理论的一次典型实践。现在回看,尤其是波场 TRON与USDT(泰达币,发行规模最大的稳定币)的合作,无疑抓住了时代的风口。


过去几年,由稳定币崛起带来的深刻的技术变迁已经在暗流涌动。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价值挂钩的加密货币,旨在解决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为市场提供相对稳定的锚。


6.jpeg



早期的稳定币往往依附于比特币网络,例如USDT最初发行在比特币的Omni层上。转账缓慢、手续费高昂,甚至因协议标准不统一而偶有资金“转丢”的事故。孙宇晨对这些痛点感同身受。


2017年后,大量稳定币转移到以太坊等更灵活的区块链上发行。然而,以太坊网络的拥堵和高昂手续费很快让用户望而却步。孙宇晨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2019年,波场 TRON基金会宣布与泰达(Tether)公司合作,在TRON链上发行USDT(即TRC20版本USDT)。TRON网络速度快、手续费低廉,为稳定币的大规模流通提供了肥沃土壤。看似低调的合作,实则是波场 TRON生态后来居上的关键一步。


孙宇晨表示:“我们算是行业内第一家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稳定币网络)。”波场上转账“又快又好又便宜”,这样的优势让USDT在波场网络上迅速流行开来。


7.jpeg



波场逐渐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稳定币结算网络之一。2021年前后,波场链上稳定币流通量迅猛增长,并在2023年超越以太坊,成为全世界承载稳定币市值最多的区块链。截至2025年8月,波场网络发行的USDT流通量已经超过820亿美元,占据全球USDT供应的一半以上;波场处理着约60%的全球稳定币链上支付交易。凭借高性能和低成本,波场已俨然成为跨境数字美元流通的“骨干网”。


孙宇晨将这一成就部分归功于网络效应:“用波场的人越来越多,其他用户也就默认都使用波场了。”


当越来越多交易所和钱包支持波场USDT,后来者自然愿意跟随主流。良好的使用体验叠加先发优势,使波场牢牢绑定了稳定币腾飞的时代红利。


8.jpeg



这不是孙宇晨关于稳定币的全部计划。2022年5月,孙宇晨高调宣布发行波场版的去中心化美元稳定币。


相比于传统由银行存款支持的USDT、USDC等,“去中心化稳定币”采取算法+超额抵押模式,通过智能合约维持与美元的锚定。孙宇晨看好它,是因为这类稳定币有精准的用户画像:了解并喜欢在链上进行金融操作,对安全性和隐私性有强烈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稳定币,它也不是当前各国政策的监管对象,因此风险和机遇并存。




最危险的时候过去了

商人的嗅觉必须敏锐,行动也必须快。孙宇晨介绍说,波场 TRON密切关注稳定币行业的发展,“只要有新的稳定币的出现,我们都会想办法跟进,保障这些稳定币第一时间能够在我们生态中体现出来”。


但加密市场的特点之一是价格剧烈波动,过去10年,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截至今年,最大的突破是多个大型经济体的政策落地。


9.jpeg



2023年以来,欧盟率先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规》(MiCA),对稳定币发行和储备金做出全面规范。2025年7月18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天才法案”(《GENIUSAct》),这是美国首部联邦层面的稳定币专法。法案在众议院与参议院均获得跨党派高票通过,媒体普遍称其为数字资产监管的里程碑。几乎同时,中国香港在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规定,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发行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并将优先许可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发行。


这些举措,标志着稳定币从野蛮生长期步入强监管时代。


孙宇晨称自己的态度是拥抱监管,“稳定币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很清晰的监管,是监管与行业互动的一个友好的方式。在监管模式下,很多机构才敢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监管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才能让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起来”。


10.jpeg



孙宇晨称,在美国“稳定币立法优先级被提到这么高,对整个行业是件大好事”;另一方面,包括美国、中国香港等经济体此时落地政策,“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机会,就像人工智能一样”。


孙宇晨建立的波场 TRON的生态继续仍在快速生长。孙宇晨估算,波场 TRON今年目标是链上稳定币整体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目前是834亿美元),“(目标)小一点,保守一点”。到2030年,包括波场 TRON在内的整体的稳定币市场,孙宇晨认为,可能突破万亿美元。


无论业内业外,很多人对加密世界的感受都是风云诡谲。受访时,孙宇晨对此显得平淡,被问及稳定币政策可能带来怎样的风险时,他回答说,“目前来看还好,我觉得整个行业风险不大,风险最大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了。”


11.jpeg



事实上,孙宇晨与监管机构有过一些碰撞。美国SEC于2023年3月对孙宇晨本人及波场基金会提起诉讼,指控TRX和BTT代币发行涉嫌未注册证券发行,并涉市价操纵等。然而随后剧情出现转折:2025年年初,SEC主动请求暂缓推进该案的审理。对此孙宇晨在采访中表现出罕见的强硬。他直言“SEC的指控并不属实”,并认为监管方已经意识到此案证据不足,如果执意推进只会“丢了政府公信力”。他透露目前已在与新的SEC官员积极寻求和解方案,有信心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对于历经多重风浪的孙宇晨而言,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更稳健的发展阶段将到来。




享受冲浪

受访过程中,孙宇晨多次用到“上北大”的比喻,如“上纳斯达克敲钟,其实就像考上北大一样”。孙宇晨2011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而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湖畔大学深造。在外界加诸他的众多标签中,名校背景或许是他最早的标志。


创业多年,他对上名校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对于考上北大的人,虽然会有热热闹闹的庆祝、表彰,但他会知道,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开始,首先,他还要面临大学时的竞争,而且,其实北大四年也只是人生中最最简短的一段时间,所以,他还需要证明自己。”


孙宇晨以此解释,尽管创业多年,但“证明自己”这件事是没有尽头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12.jpeg



另一方面,这个比喻也可以回应外界加诸他的标签和截图。孙宇晨谈到,有时候,人们会倒错因果,比如,是“证明自己”了,才能“上北大”,先有行动,后有标签,而不是反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人惊叹于孙宇晨的头衔之多,最出名的是,孙宇晨曾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出任格林纳达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对此,外界不乏争议和各种解读。对这些非议,孙宇晨很少回复。


无论什么头衔,也不会带来必然的成果,一件事能做成的诱因太多了。受访时,孙宇晨强调,头衔可能有一定程度帮助,但是推进公司全球化发展,以及推进稳定币战略,核心还是要靠业务本身,要关注平常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回到业务中“证明自己”的问题。正如登陆纳斯达克后,新的命题才刚刚出现,“纳斯达克有很严格的信息披露、盈利要求、财报要求,如果你满足不了,可能还会退市。就跟北大的也有退学的一样”,孙宇晨说。成败仍是未知的。


对于外界对他贴上的其他标签,包括“营销大师”等,他都表现平淡。但孙宇晨强调了“香蕉艺术品事件”。2024年,他买下了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用胶带粘在墙上的一根香蕉,引发舆论热议。这件名为《喜剧演员》的香蕉艺术品被孙宇晨以620万美元将其收入囊中,宣称要把香蕉吃掉,以一种戏谑方式“完成”这件艺术品。


13.jpeg



孙宇晨拿此事举例说,所谓过度营销,有时候大家也可能把它因果颠倒了,其实很多营销动作会不会火,当时在做的时候并不知道。孙宇晨解释说,他只是觉得,香蕉在墙上的艺术品很有意思,“并没有想到获得这么大的流量与关注度,也是我们在做的时候才发现”。


除了这件事,孙宇晨无甚兴趣解释其它标签或事件。但他强调,外界对他众多身份及行为动机的解释,“我觉得不一定正确,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以及能不能做成,其实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实话实说,我们只能在其中扮演一个我们可以扮演的角色,但是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个事情(的)做成看得太容易了”。


总之,在他眼中,光鲜的头衔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扎实的产品和用户基础,一切皆为空谈。而一桩桩落地的实事,能够让他无需辩论而穿过强加于他的人设与标签。


争议不会停止,而他也会继续下注加密世界。对于新加入加密世界的人,孙宇晨说,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很大,不光体现为价格震荡,不过人生也是跌宕起伏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加入我们这个行业、加入我们的公司的这些年轻人,不要惧怕行业的颠簸,享受冲浪的过程就可以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鞍 方
编辑 | 夏龙心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思 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