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内依旧绿树成荫、莺啼鸟鸣,有着别样的宁静。上午10点,袁老师的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这座百年医学院校内举行。默哀、鞠躬、瞻仰遗容,袁老师的6名亲属在宁静的环境中完成了告别仪式,黯然流下的泪珠映射出他们内心的悲痛。
恰巧我在昨天看了一篇“南方周末”的文章《动辄三叩九拜、百桌筵席,家乡的丧葬习俗何时能够化繁为简?》,文章反映了传统丧葬习俗的繁琐,呼吁“能否改变繁琐的习俗,让告别回归对逝者本身的尊重?”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缅怀、尊重逝者?传统习俗在从众心理的加持下不断延续,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们的行为做事都是为了完成他人眼中的试卷而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难道简单的丧葬礼仪就是对逝者的不尊?死亡是什么?真正的死亡是忘记,是你从大众的记忆中消失。真正的孝是什么?是对亲人坚持生前的陪伴和身后的铭记。
举办完告别仪式,袁老师的儿子告诉我们,他以前对遗体和角膜捐献全然不知,后来父亲的两位朋友先后去世并捐献了遗体和角膜,我才知道人去世以后还可以为医学做点贡献。再后来我不断在新闻上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我才确定了这件事情,同意父亲在生前就办理了相关捐献登记手续。我觉得这没啥,挺好的一件事,以后想我爸了,还可以到纪念园转转。
袁老师的儿子在宁静的校园里平静的说着内心所想、表达着对父亲所爱,在纪念园的苍松翠柏见证下,这份爱与思念将是永久的。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