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个事儿,陈赫让鹿晗帮忙捎两份小龙虾。说起来就是件再小不过的事,跟咱普通人跟朋友喊“带瓶可乐”似的,可落到明星身上,倒让人瞅见些不一样的东西——褪去那些聚光灯下的“明星范儿”,他们私下里,原来也这么烟火气。
陈赫和鹿晗这俩人,交情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年间一起录综艺,镜头前就没见他们“端着”过。那会儿做游戏,鹿晗递瓶水都知道先拧开瓶盖,陈赫递个道具能精准递到他顺手的角度,哪儿用得着多说啥?一个眼神过去,对方就明白“该这么接茬”。观众看着乐,觉得他们会玩,其实那都是处久了磨出来的默契。节目录完各忙各的,联系也没断过。就像这次喊带小龙虾,随口一句“给我来两份”,跟老街坊邻居托个事儿似的,自然得很。
娱乐圈这地方,总有人觉得“哪有真朋友,都是互相利用”。可你细想,越是忙得脚不沾地,越是见多了虚头巴脑的应酬,人越馋那点实在的交情。他们俩也一样,忙到后半夜发个消息“楼下烧烤摊等你”,或者收工早了约着去吃顿火锅,甚至就像这次,突然馋了甩句“帮我带份小龙虾”,都是在给这份友情“续火”。不用搞什么大排场,不用琢磨“这话该不该说”,就凭“我知道你爱吃辣,你记得我不爱剥壳”这点熟稔,就比多少场“兄弟情深”的通稿实在。这种时候,他们哪还是什么“陈赫鹿晗”,就是俩想吃口热乎的、想找个伴儿唠唠的普通人。
粉丝们盯着偶像的日常,其实也能理解。知道自家爱豆爱吃十三香还是蒜蓉,下次应援捎份同款,多暖心啊。但凡事就怕“过”。有些人为了挖点“独家”,跟着车拍、蹲在人楼下守,甚至翻垃圾桶——这哪是喜欢,分明是添堵。明星也是人啊,穿着睡衣扔垃圾被拍,跟家人吃顿饭被扒出“和谁关系不一般”,换谁不别扭?他们站在台上得笑着面对镜头,可关起门来,也想有个能松松垮垮、不用琢磨“这话会不会被曲解”的角落。
说起来,公众人物是得受着点关注,可关注不代表能把人生活扒得底朝天。就像咱看陈赫鹿晗带小龙虾这事儿,会心一笑,觉得“哦,他们关系是真好”,这就够了。非要去扒“哪家店买的”“多少钱一份”“当时还有谁在”,反倒把这点暖乎乎的日常,弄得跟查户口似的。
所以啊,看到这事儿,乐呵乐呵就行。俩大男人的友情,就藏在这“带份小龙虾”的随口一提里。咱们看着暖,也别去扒太多,给他们留点儿自己的小空间——毕竟,真实的温暖,往往就藏在不被打扰的日常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