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走了,可他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朱龙广去世的消息一出,朋友圈像被谁按了静音键——没人敢刷梗,怕惊动童年。
但真正的风暴在屏幕外:三个女儿得同时处理父亲的“神格”和“人味”——一边是外交部都出面澄清过的“跨国请佛”乌龙,一边是父亲晚年膝盖里那三十多针的旧伤。
她们得把这两张脸缝进同一场追悼会,还不能让任何一方失望。
先说“神”的部分。
泰国小贩当场下跪、尼泊尔信众联名写信求“佛祖回国”,这些听起来像段子的事,其实藏着最朴素的逻辑:人们需要一张确定的脸来安放信仰。
朱龙广恰好长成了那张脸。
但有趣的是,他本人最怕这个——剧组每次去寺庙体验生活,他都缩在最后,生怕真被当成佛像供起来。
这种“被神化”的尴尬,现在全砸在女儿们身上:追悼会摆不摆莲花?
放不放《心经》?
摆了像消费父亲,不摆又像否认观众的感情。
再说“人”的部分。
老爷子晚年最爱干的事,是偷偷把轮椅摇到小区棋牌室,看老头们吵架。
有次被认出来,大爷们吓得把烟藏背后,他倒乐了:“佛祖就不能看你们耍赖?”这种反差感,女儿们想原样搬进灵堂——比如放一张他穿围裙洗碗的照片,又怕被说“不庄严”。
毕竟观众记忆里,他连皱纹都是镀金的。
最棘手的是遗产,不是钱,是那张脸的使用权。
早年有手游公司想拿“如来”形象做皮肤,开价七位数,老爷子当场翻脸:“我演的是佛,不是数据。”现在版权在女儿手里,拒绝显得迂腐,接受又怕父亲半夜托梦。
她们最后想了个笨办法:把肖像捐给中国佛教协会,附带一条“不得商业使用”。
工作人员愣了半天:“那捐给我们干嘛?”三姐妹也答不上来,只是想起父亲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戏演完了,得把脸还给自己。”
追悼会那天,来了三百多个观众,带着香蕉苹果当供品。
大女儿临时把遗像换成了《地道战》里高传宝的剧照——年轻,浓眉,膝盖还没坏。
人群里有人小声问:“这不是如来佛祖吗?”小女儿听见了,突然冲麦克风补了一句:“他先是人,后来才是佛。”现场安静了三秒,然后掌声从角落炸开,像迟到的理解。
现在老爷子终于不用再解释“我不是佛”了。
但三个女儿每天还得接电话:有寺庙想塑金身,有剧组想AI复原,甚至有网红想拍“佛祖生前最后一条vlog”。
她们学会了统一回复:“父亲已经把脸还回去了,剩下的归你们自己。”
说到底,观众悼念的不是朱龙广,是那个被岁月镀金的童年滤镜。
而女儿们守着的,是那个会偷偷把止痛药藏在《西游记》录像带盒子里的老父亲——这两个形象永远对不上,就像戏里戏外,总得有个人负责把幕布拉上。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