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判决,撕开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争议的真相。男生肖某某因皮炎挠腿被女生杨某某指控“隔空打飞机”,遭全网唾弃、学校记过,最终家破人亡。法院一纸判决还其清白,而女方却仍在网络叫嚣,炫耀保研。这场闹剧背后,是网络正义的失控,还是人性幽暗的狂欢?
2023年10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杨某某抬头看见邻座男生肖某某反复摩擦大腿根部,瞬间认定对方“性骚扰”。她举手机拍摄五段视频,逼肖某某写下道歉信,随后将事件公之于众。舆论瞬间引爆,“985猥琐男”的标签贴满肖某某的人生。武汉大学火速记过,肖某某被网暴、停学,爷爷抑郁离世,外公成植物人,他本人患PTSD多次自杀。
真相却令人窒息。肖某某提交多年病历,证明其患有特应性皮炎,医生诊断“瘙痒难忍需抓挠”。2025年7月,法院一审明确:行为“与性无关”,驳回杨某某起诉。讽刺的是,校方至今未撤销处分,杨某某更在判决后发文挑衅,炫耀“法考通过”“保研香港浸会”,甚至扬言“追杀肖某某到底”。
网络举报本为弱者发声,如今却成利刃。杨某某的“证据”实为断章取义,校方未审先罚暴露程序漏洞。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女性受害者”光环加持,理性讨论便被淹没。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多起“反转案”证明,情绪化审判只会制造更多悲剧。
法律还了肖某某清白,却抹不去他破碎的人生。杨某某的“胜利”背后,是网络正义的异化——当指控无需举证,当舆论代替审判,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肖某某。学历筛选不了人品,权力更不该凌驾于真相之上。这场闹剧该落幕了,但反思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