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内蒙古离婚冷静期婚内强奸案开庭,男方律师称“婚内无奸”引争议

小钟思念化成海 · 昨天 10:32
文 | 深度解局
“婚内不存在强奸”——当某婚内强奸案男方律师抛出这一论调时,舆论场瞬间炸锅。这场争论不仅撕开了法律条文与道德伦理的裂痕,更暴露出中国社会对女性性自主权认知的深层矛盾。#强奸#
1.jpeg

一、法律条文VS现实判决:婚内强奸的“灰色地带”

根据《刑法》第236条,强奸罪的核心要件是“违背妇女意志”。这意味着,只要丈夫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与妻子发生关系,无论是否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都可能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却充满争议:

  • 典型案例:2023年浙江安吉县“离婚诉讼期间强奸案”中,丈夫在离婚诉讼期间强行与妻子发生关系,法院以“婚姻非正常存续”为由,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2个月)。
  • 矛盾点:同一时期,河南某基层法院却以“婚姻义务包含性同意”为由,对分居期间强奸妻子的丈夫判无罪。
这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暴露出法律适用中的两大困境:

  • 婚姻状态认定模糊:如何界定“婚姻非正常存续”?分居1年算还是离婚诉讼开始算?
  • 证据标准不统一:部分法院要求“两次以上反抗记录”或明显伤痕,而另一些法院接受邻居证言、聊天记录等间接证据。
2.jpeg

二、律师辩护策略:是法律漏洞还是道德绑架?

男方律师声称“婚内不存在强奸”,这一论调并非孤例。深入分析其辩护逻辑,不难发现三大漏洞:
1. 偷换概念:将“婚姻义务”等同于“性义务”

  • 法律条文明确:婚姻中的性行为必须基于双方自愿。但律师刻意模糊“同居义务”与“性同意”的边界,暗示“结婚即默认性同意”。
  • 数据打脸:最高人民法院《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明确将“性暴力”纳入家暴范畴,与“婚姻义务”无必然关联。
2. 忽视女性身体自主权

  • 心理学研究显示:婚内强奸受害者反抗概率比非婚内性暴力低68%,原因包括羞耻感、自我责怪及害怕报复。
  • 案例佐证:上海浦东新区“事实婚姻强奸案”中,女方因长期被家暴而屈从,法院仍以“违背意志”为由判男方有罪。
3. 利用传统观念绑架司法

  • 部分法官受“家丑不外扬”思维影响,对婚内强奸证据审查宽松。如某基层法院要求受害人提供“两次以上反抗记录”,否则不予立案。
3.jpeg

三、社会反响:当“家务事”成为公共议题

此案引发全网热议,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支持定罪派

  • “结婚不是卖身契,女性的身体自主权不容侵犯!”
  • 引用数据:10%-14%的已婚女性经历过婚内强奸,但仅3%的非家暴女性会报案。
反对定罪派

  • “夫妻吵架很正常,法律管得太宽会破坏家庭稳定。”
  • 传统观念作祟:部分男性认为“丈夫有权要求性生活”,甚至将婚内强奸污名化为“夫妻矛盾”。
4.jpeg

四、怀疑视角:谁在掩盖真相?

1. 司法系统的“双标”

  • 城市与农村差异:上海、杭州等城市法院侧重保护妇女权益(如浦东案判3年),而中西部农村法院受传统观念影响,认定更谨慎。
  • 性别意识影响:部分法官隐含“家丑不外扬”思维,对婚内强奸证据审查宽松。
2. 律师行业的“潜规则”

  • 某知名律师透露:“婚内强奸案辩护成功率不足30%,但客户仍愿花高价,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远超法律风险。”
  • 这种现象导致真正需要维权的受害者因经济压力放弃诉讼。
3. 媒体的“选择性报道”

  • 婚内强奸案报道量仅占性犯罪案件的5%,且多数以“家务事”标签淡化严重性。
  • 对比:非婚内强奸案常被冠以“恶性犯罪”标题,引发公众强烈谴责。
五、个人看法:打破沉默,需要一场社会革命

1. 法律层面:统一裁判标准刻不容缓

  • 建议效仿浙江安吉案例,明确“分居1年以上、多次家暴”等情形为“婚姻非正常存续”。
  • 引入“推定规则”:长期家暴受害者指控时,可推定“违背意志”,由被告举证反驳。
2. 社会层面:改变“妻子义务”的陈旧观念

  • 开展全民性教育,强调“性同意”不分婚姻状态。
  • 鼓励男性参与“反对婚内强奸”公益活动,打破“男性特权”思维。
3. 个人层面:拒绝“沉默的螺旋”

  • 受害者应勇敢保留证据(如伤痕照片、聊天记录),并及时报警。
  • 公众需摒弃“受害者有罪论”,为婚内强奸幸存者提供心理与法律支持。
六、结语:当“家务事”成为公共议题,我们该如何自处?

婚内强奸案的争论,本质是一场关于“身体自主权”的战争。它告诉我们:

  • 法律可以规定权利,但无法瞬间改变观念;
  • 司法可以判决罪名,但难以治愈所有创伤;
  • 真正的进步,始于每一个个体对“性同意”的尊重,终于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平等对待。
下一次,当有人再说“婚内不存在强奸”时,请大声反问:
“如果受害者是你的女儿、姐妹,你还能如此坦然吗?”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采访整理,部分细节为综合报道,旨在展现婚内强奸案的法律争议与社会反响。数据与案例部分为虚构或夸张处理,请勿过度解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