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
不知道如果给王菲一个机会她还会不会选择生下李嫣。
因为这么多年她辛辛苦抚养长大的李嫣,如今竟然成为了李亚鹏的“嫁衣”。
作为一个天生唇腭裂的人,李嫣从小就是在母亲王菲的身边生活。
王菲为了给她治病也是花费了不少的费用。
否则这样一个天后级的人物早就退休享受生活了。
然而在李嫣的唇腭裂有了好转以后,网友却发现了让人震惊的事情。
她回到国内之后公开露面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参加了父亲李亚鹏的慈善活动。
不少人觉得李嫣有些“忘恩负义”。
但从实际上来看,她的这个做法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缺席的生日
8月8日作为王菲的生日,身为女儿的李嫣本应该参加母亲的生日会。
但是根据有关人士的爆料,李嫣并没有出现在王菲那边。
反而在李亚鹏的慈善基金会的活动中大家看到了她的身影。
当天她穿着李亚鹏慈善基金会的统一的衣服,
和李亚鹏看上去真的是太像了。
看着已经长大的李嫣,很多人根本不敢相信如今这个大美女竟然是当初的“兔唇”。
自从出生以来李嫣的身上就一直被扛着这个标签。
如果不是王菲持之以恒的努力,恐怕李嫣根本不会有如今这么完美的颜值。
有网友说李嫣除了唇腭裂以外,本人完美的继承了父母两个人的优点。
对于这一次李嫣出席基金会的活动,不少网友在王菲的评论区里拱火。
有的人就是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存在。
但是这些人可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李亚鹏的这个基金会的名字叫做“嫣然天使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存在的原因就是李亚鹏和王菲为了这个女儿创办的。
他们知道女儿有唇腭裂,也知道这个疾病有多么的棘手。
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基金会帮助那些得病却没钱治疗的家庭。
李亚鹏和王菲坚信每一个唇腭裂的孩子都是一个残缺的天使。
只要弥补了唇腭裂这块空白,那么他们就是最完美的天使了。
所以其实从这一点来看不少人就明白为什么李嫣要参加这个基金会的活动了。
因为在这个基金会里她是主心骨也是核心人物。
她的出现能够让到场的人获得更大的激励,虽然那一天是母亲的生日。
但是对于李嫣来说,这个决定可能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和王菲日夜相处,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最清楚。
李嫣也明白母亲为了给自己治疗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如果缺席了母亲的生日能给更多的唇腭裂患者带来希望,那么这个选择真的很值得。
看看如今的王菲和李亚鹏,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李嫣是后者的“嫁衣”了。
投资鬼才
熟悉李亚鹏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他那光辉的投资经历。
王菲曾经用八爪鱼来形容李亚鹏,之所以会用这个词语是因为李亚鹏看到啥都想投资。
然而每一次的投资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当别的明星房子越换越大的时候,李亚鹏带着如今的妻子和孩子反而换到了小房子里。
可能这就是投资鬼才的实力吧。
不过别看李亚鹏投资这一行不是很厉害,但是他的慈善基金会真的帮助了很多人。
有人说他搞这个基金会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得了这种病吗?
但这么说的网友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善。
如果不是因为李嫣得了唇腭裂,可能李亚鹏和王菲这辈子都不会了解到这个疾病的严重。
正是因为这对曾经的夫妇亲身感受过唇腭裂的治疗不易,所以才愿意去搞这个基金会。
可以说王菲对李亚鹏的所有事业里,这个基金会应该是最满意的。
李嫣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嫁衣,她的存在和出现让“嫣然天使基金会”存在的意义彻底的具象化。
相信对于女儿的这个选择王菲本人应该也是知情的。
她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女儿自然也希望她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李嫣没有继承母亲那如同天籁一般的歌喉,但是她却继承了父母那热衷于慈善的心。
不是说所有的星二代一定要去娱乐圈里发展,以现在这个娱乐圈的状态。
李嫣进入其中大概率也会被人们说是依靠父母的光环。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慈善这个事业上好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才愿意去给其他人撑把伞,这样的李嫣怎么不算是一个优秀的人呢?
过去的唇腭裂只是对她的外貌产生了影响,但是王菲的悉心照料让她内心的空缺得到了填补。
如今看着女儿逐渐长大,李亚鹏身上的压力估计也会小一点。
作为投资界的鬼才,李亚鹏如今更多的收入来源可能是直播带货。
他真的应该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个互联网时代。
否则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将成百上千的产品给销售出去呢?
李嫣如今的父亲在为了自己的事业拼搏,而母亲王菲也和曾经的爱人谢霆锋重新走到了一起。
父母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身为女儿的李嫣也要开始自己的事业了。
不论未来做什么,都会有一批人记得是“嫣然天使基金会”的帮助才让她们治好了唇腭裂。
光凭这一点来看,李亚鹏和王菲当初的行为就是在给女儿攒福报啊。
尾声
在家人生活当中从来没有什么所谓谁是谁的嫁衣。
一切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罢了。
就像是王菲愿意倾尽全力给女儿治病,网友们那些“嫁衣”说法也不过是在心疼王菲。
毕竟这么多年来,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为女儿付出。
希望未来李嫣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等自己有能力了再好好的报答母亲。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