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许家印香港大宅挖出464平“地牢”

笔下生花 · 6 小时前
许家印香港大宅挖出464平“地牢”,顶级豪宅暗藏违建玄机


香港山顶布力径的财富光环下,恒大前主席许家印的豪宅被撕开一道法律裂缝,曝出令人瞠目的违建内幕。


香港山顶布力径10号E座别墅,这座曾象征恒大帝国巅峰的豪宅,如今成为舆论焦点。当香港屋宇署的调查人员揭开其神秘面纱时,一个惊人的秘密浮出水面:地下深处竟隐藏着一个约464平方米的“地牢”式违建空间,面积相当于半个标准篮球场。


1.jpeg

更令人震惊的是,整个豪宅的违建面积超过6000平方尺。除了这个庞大的地下空间,大宅正门位置还有一个面积超1000平方尺的平台被擅自加高,铺着木地板和混凝土,并增设了连接大宅正门与通道的楼梯——而原始建筑图纸显示,这里本应是平坦地面,没有任何高低差设计。


01 香港法治的铁拳


今年6月,香港屋宇署的一纸清拆令打破了山顶豪宅区的宁静。该署明确指出,许家印的布力径10号E屋存在大规模违法改建和扩建,必须进行清拆,并已对该物业“钉契”——即在楼契上加注违建记录。


“钉契”意味着这栋价值连城的豪宅想转手都难了,成为房产交易中的“烫手山芋”。


屋宇署的调查发现,建筑物底层与地基之间的“回填区”被人为重新挖开,用于建造这个地下空间。物业接管人正焦头烂额地委聘专业人士跟进清拆令,生怕拆错结构导致整栋楼变“危房”。


同屋苑内另有一栋独立屋也涉及违建,同样将收到清拆令。根据规定,开挖较大的区域需按照原始图纸进行回填处理。


2.jpeg

02 财富象征的陨落


布力径10号的三栋豪宅——B座、C座和E座,是许家印在2010年恒大香港上市后不久,豪掷25亿港元一举购入的顶级资产。这些豪宅通过离岸公司持有,彰显着当年恒大帝国如日中天的气势。


E座别墅实用面积约458平方米,配备私人花园和室内升降机,尽显奢华。布力径作为香港顶级富豪区,住户包括新世界发展郑裕彤家族、赌王何鸿燊三房陈婉珍等名流,堪称“社会名流的聚集地”。


随着恒大暴雷、许家印被查,这些象征财富巅峰的豪宅沦为偿债筹码。2024年10月,C座和E座以9亿港元的价格挂牌,相比曾经15亿港元的估值,堪称“打六折甩卖”。而B座更早前已以略高于估值一半的价格售出。


据当地交易代理透露,这批豪宅仍备受市场关注,每月咨询者中超过六成是香港本地老牌家族和超级富豪,约三成是内地买家。


3.jpeg

03 全球资产清算版图


山顶豪宅违建风波只是许家印全球资产被债权人清查的冰山一角。自恒大陷入财务危机以来,许家印的全球资产版图正被逐一揭开**。


在香港,中国恒大中心已于2024年9月由债权人中信银行国际委任的接管人正式接管。这栋许家印在2015年以125亿港元购得的摩天大楼,曾创下香港商厦买卖纪录,如今却两度出售未果。


更令人咋舌的是许家印的私人交通工具清单:至少拥有一架空客A319、一架空客A330和一架湾流G450私人飞机,其中A319已于2024年12月被接管并挂牌出售。此外还有两艘游艇和两辆劳斯莱斯幻影系列豪车。


其前妻丁玉梅同样拥有惊人资产,包括多架私人飞机、名车、游艇以及在加拿大、英国等地的数亿美元房产。今年3月香港法院驳回丁玉梅相关申请时披露的资料显示,**她在半年内就花掉了400万美元**。


04 特权思维与法治精神的较量


从社会学视角剖析,许家印的违建行为是精英阶层“例外主义”心态的极致体现。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部分富豪便滋生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错觉。


4.jpeg

这种心态对社会契约的公然背离,直接侵蚀公众对制度公正性的信心,加剧贫富差距感知。精英阶层本应是社会规范的维护者,其违规行为却传递出“有钱有势即可逾越规则”的负面信号。


经济学角度则揭示了资本无序扩张的逻辑。违建本质是一种“寻租”行为——通过规避报建审批等合规成本获取额外空间价值,将监管缺失转化为个人财富的非法增值。这种模式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助长了资本对短期超额利润的狂热追逐。


然而,香港屋宇署的果断行动展现了法治的刚性。2024年12月,无人机热成像技术捕捉到地温异常;2025年1月核查确认违建事实;6月发出清拆令,预计8月启动强制拆除。


这种“硬核”执法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无论财富和权力如何显赫,在健全的制度面前,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


05 网友热议中的社会心态


围绕这起事件,网友的讨论呈现出多维度思考。关于“地牢”的说法,有熟悉香港的网友澄清:“香港粤语里的‘地牢’其实就是地下室,不是字面意思的地牢,没必要耸人听闻。”


更多人聚焦于资产与责任的关系:“私人飞机夫妻各有好几架,奢华程度确实惊人”、“最该追问的是,最初是谁批准的贷款,让这样的财富积累成为可能”、“有钱人资产能随便转出去,普通人取5万都要登记,这种差异值得深思”。


法律与公平成为核心关切:“违建就该按规矩清拆,不管是谁都不能例外”、“查清楚所有问题,给社会一个交代,这才是关键”。这些声音反映了公众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朴素期待。


5.jpeg

随着调查深入,那些尚未厘清的资产细节或将逐渐清晰,而整个过程能否经得起推敲,能否让公众看到公平与透明,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焦点。


无人机盘旋在香港布力径上空,热成像技术捕捉到的地温异常揭开了这个464平方米的秘密空间。香港屋宇署的“钉契”决定让这栋被标价9亿港元的豪宅陷入尴尬境地,违建曝光导致物业估值被要求再降30%。


附近富豪邻居们端着咖啡杯,远远望着被“钉契”的豪宅摇头:“这下可真系‘大镬’啦(麻烦大了)!”


而普通市民的反应更为真实:许多人看完新闻后立即致电装修师傅:“我家那个地下室,是不是得找人‘睇睇’(看看)啊,别到时候也来个‘钉契’!”


法律的红线不应是条橡皮筋,财富的光环也不能成为特权的通行证。当许家印的“地下迷宫”被填平,留下的思考远比464平方米更深远。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