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罗永浩曝他年入20多亿,董宇辉为何紧急否认?

小编也疯狂 · 3 小时前
这几天,直播行业又炸锅了。
8月16日,罗永浩在微博丢下一句话:
“董宇辉单飞后,年收入二三十亿。”
一句话,全网沸腾。
1.jpeg

直播行业最不愿意被摊开的“收入秘密”,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大众眼前。
最初,大家只是吃瓜。后来,这个话题迅速升级成一场全民大讨论:
一个顶流主播的价值,究竟该怎么算?
在劳动和资本之间,谁才是赢家?
表面上,这是个关于“钱”的八卦;实际上,它折射的是直播电商的底层逻辑:是靠个人IP撑起一片天,还是靠体系运营走得更远?
01 从“首付都难凑”到“年入二三十亿”的反差
要理解罗永浩这句爆料为什么能炸出这么大反响,就得先回头看看董宇辉的轨迹。
当年东方甄选转型,董宇辉就是灵魂人物。他靠“知识带货”,让东方甄选翻红,还把股价一度推到70港元的高位。
可现实呢?有传言说,他年收入不到千万,买房还得为首付发愁。
一个能撑起公司市值的顶流,回报却远远不及贡献,这就是典型的“价值错配”。
后来俞敏洪把公司“送”给董宇辉,外界才解读为一种迟到的补偿。
而真正的转折,是他单飞之后。
2.jpeg

在“与辉同行”,他终于握住了完整的收益链条。佣金比例高于行业平均,粉丝黏性惊人,单场在线人数常常是东方甄选的几倍。
这才有了“二三十亿年收入”的传说。
一场现实版的逆袭剧就此上演:从被资本约束的“打工人”,到彻底掌握话语权的“自由个体”。
02 没有董宇辉,东方甄选却涨疯了
按常理推,东方甄选失去顶流,元气大伤才正常。可事实呢?
截至8月15日,公司股价比去年低点暴涨357%,市值突破430亿港元。光是7月单月,涨幅就有248%。
资本市场给出的答案很直接:个人IP重要,但公司能不能活下去,看的是体系。
东方甄选在做的,就是“去董宇辉化”:
产品线猛扩:自营SKU飙到600款,毛利率翻倍。
会员体系上线:复购率是非会员的近三倍。
多平台布局:APP贡献四分之一营收,线下门店反哺线上。
换句话说,东方甄选正在用“体系的稳”,替代“个人的火”。
一个走明星路线,一个走工业化路线。前者回报大但风险集中,后者稳扎稳打却少了激情。
3.jpeg

03 两条路径的硬碰硬
把这场争议放大来看,就是两种模式的正面交锋。
个人IP驱动:一个顶流能撑起百亿生意,粉丝就是最大的护城河。代表人物:董宇辉。
体系化运营:弱化个体,把供应链、会员、渠道打造成系统工程。代表路线:东方甄选。
罗永浩选择替顶流说话,认为资本爱压榨个体价值。
俞敏洪则用股价回应:公司不能没有体系,但可以没有谁。
谁对谁错?没有统一答案。
对个人来说,董宇辉证明了“逆袭”的可能;对企业来说,东方甄选证明了“长跑”的韧性。
04 “紧急否认”的背后
对于罗永浩的“爆料”,与辉同行第一时间否认了“二三十亿年收入”的说法。为什么?
从“辛巴”、“疯狂小杨哥”,到“东北雨姐”、“薇娅”、“李佳琦”,这些头部主播也曾经年入天文数字,但是因为产品质量、信誉破产、税收等问题而翻车被平台处理。
所以,对于头部主播,收入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4.jpeg

年入二三十亿的巨额财富和董宇辉“知识分子”标签形成强烈反差。
他在在直播间吟诵古文、讲述家国情怀,俨然一位质朴文人的“屏幕形象”,如今突然被爆年入巨额财富,不免会留下“借文化谋利”的质疑。
从平台规则来看,在算法的生态中,不能有固有顶流存在。
“与辉同行”投流数据显示,约40%流量来自官方扶持,10%来自短视频,5%-6%来自搜索,其余由付费投流获取。
与辉同行的存在既要让业界相信平台的造富能力,也要让其他主播相信平台“科学分配流量”基本盘的存在。
行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始终让每一位主播处在风险边缘。董宇辉不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倒下的顶流”,他只能拼命低调。
董宇辉的故事,证明了个人逆袭的可能;东方甄选的股价,则验证了组织的韧性。
一个是“人的胜利”,一个是“体系的胜利”。
拼接在一起,就是直播电商的未来:要么做董宇辉,要么做东方甄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