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汉超可从苏超学些什么

长江日报 · 前天 21:47
还过几天,汉超就要正式开打,这是我们城市自己的足球赛,寄托了无数市民和球迷的期待,令人摩拳霍霍,翘首以盼。
前有“苏超”珠玉在先,确实多有可借鉴之处。但汉超能向苏超学什么?苏超火在“散装江苏”、赛制灵活、形式不拘一格等,这是苏超的特色,却未必是共性特质。苏超真正火起来,还是因为回到了体育比赛的本源。正因为群众广泛参与,激发了群众对于城市家园的参与感、荣耀感,也因为比赛回归了纯粹,场上拼搏到底,场下不离不弃,人们共同沉浸在体育的盛大狂欢中。
这些共性的东西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考验我们如何在细节上用心实践、精心打磨。
比如如何让群众轰轰烈烈参与进来?很多赛事之所以成功,最重要一条就是群众广泛参与。苏超球员中有外卖员,有教师,有医生……民间高手与职业球员同场竞技,场上飞驰的球员就是“自家的孩子”,是我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那份参与感无与伦比。参与零门槛,参与快乐多,让不参与的人“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就是“魔球”产生的“魔力”。
比如如何培育人们更强烈的“主场意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主场,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城区、街道……主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与主场同成长,共荣辱。但这种主场意识不会从天而降,牵动人心、深入人心,离不开故事的浇灌,惹人爱的足球赛事就是很常见的讲故事手段。与主场主动捆绑,不离不弃、生生不息,主场意识往往与我们的心灵归宿双向奔赴,地老天荒。世上“好看”的东西多了去,但这“好看”如果我倾注了感情、经历了得失,就更容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有参与就有人看,有参与就有动力源。运动和赛事的主体永远是人。有人羡慕苏超“梗”多,什么“楚汉相争”“兄弟连”,什么“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建议汉超要多多“造梗”。其实,“梗”只是结果,只要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与赛事休戚与共,“梗”会汩汩冒出来,一个比一个新鲜,一个比一个好玩。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要让汉超成为群众运动、群众生活,让群众津津乐道。
培育汉超,武汉有着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热烈浓郁的足球氛围、强大深厚的体育传统。武汉的绿茵场下蕴藏着巨大的生机活力,就看我们怎么去激发,去点燃。我们希望汉超找准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力“奥秘”,紧贴大地生长,开出繁盛花朵。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罗田甜】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