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鹤鸣
8月10日晚,又一场“苏超式”赛事——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打响。自“苏超”爆火出圈以来,许多地方群众性体育赛事争相登场,“赣超”“浙超”等一马当先早早开赛,“湘超”“汉超”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放眼望去,昔日略显沉寂的足球场已然成为这个盛夏靓丽的风景线。
“苏超”独占鳌头,争相效仿的各路联赛暂还没有“后来居上”者。热情之下,其实有些凌乱:如早早开赛的江西“赣超”,因南昌主场的塑料草皮球场、转播画面差以及昏暗的赛场灯光被吐槽;四川“川超”,因成都“一城独大”,其他地市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报名热情较为低迷……可见,“抄作业”不一定抄得好。
“苏超”有江苏雄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还巧妙地采用“文旅+体育”的模式,结合特色的地域城市文化成功出圈爆火,为江苏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学“苏超”很好,复制粘贴“苏超”模式则不然。“苏超”有“苏超”的优势,各地有各地的特点,不必盲目跟风。一方面,政府应明确定位,身份上偏向于服务者而非管理者,避免包办。提供场地协调、安保、政策支持就足够了,赛事运营还是交由专业机构主导为好;另一方面,应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正视区域经济不平衡等问题,深耕地域文化基因,写出一篇因地制宜的“本土体育故事”。
说到底,能否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并非衡量地方群众体育赛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首要追求,将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观念融入城市血脉,才是赛事成功之道。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