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眼神演尽六年沧桑,一座奖杯沉淀半生耕耘。
图片源自网络
2025年8月6日,演艺界传来一则重磅消息:实力演员张译正式获评“国家一级演员”职称。这则新闻瞬间引爆网络,话题#张译国家一级演员#迅速登上热搜榜前列。
图片源自网络
就在三个多月前,张译刚以《三大队》中刑警程兵一角斩获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成为该奖创立31年来首位“双影帝”。如今再添国家级专业认证,这位46岁的演员以扎实足迹完成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跨越。
图片源自网络
荣誉背后的专业认证,实至名归的职称晋升
“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专业职称之一。根据人社部与文化部联合发布的《艺术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一级演员代表正高级艺术职称,评审标准涵盖艺术成就、行业贡献、职业道德等多维度严苛条件。
在张译之前,这份荣誉名单上镌刻着陈宝国、王劲松、朱龙广等表演艺术家的名字。如今张译的加入,延续了“演技派”的传承脉络。
图片源自网络
细数张译的演艺履历:从《士兵突击》的班长史今,到《狂飙》中的警察安欣;从金鸡奖、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到创纪录的华表奖双冠影帝。二十年间,他始终用角色说话。
尤其《三大队》中那段六分钟无台词追凶镜头,张译仅凭眼神变化传递出角色六年的沧桑巨变,被评委会盛赞“超越了戏剧化呈现,实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完美统一”。
光环下的清醒认知,演员本质的纯粹坚守
当记者问及连夺三大奖“大满贯”的感受时,张译的回答令人动容:“每次获奖后都挺发愁,怕未来水准不能让观众满意。这些荣誉我都在心里清零,再出发。”
图片源自网络
这种清醒源于他对表演的敬畏。在流量至上的娱乐时代,张译拒绝综艺炒作,坚持“演员的神秘感是职业操守的一部分”。拍摄《三大队》期间,他深入刑警队体验生活,学习专业术语和战术动作,为六分钟的追凶戏份准备整整三个月。
这种专注让人想起老戏骨王劲松——58岁才被称作“演技天花板”的他,曾为演好小偷角色蹲守街头观察扒手动作;饰演太监杨金水时主动要求真抽背部,只为呈现最真实的受刑反应。
图片源自网络
而张译正延续着这种艺术精神。当华表奖颁奖礼上新生代偶像引发舆论争议时,他默默推动着评审机制改革——新增“角色完成度”“艺术创新性”等量化指标,为实力演员搭建更公平的舞台。
光环之外的责任担当,艺术生命的永恒追求
获得“国家一级演员”职称,不仅代表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当某些“一级演员”因贪腐落马引发行业信任危机时,张译用二十年零绯闻的职业生涯,诠释了“德艺双馨”的真正内涵。
图片源自网络
在张译身上,我们看到90岁焦晃大师的影子——尽管身体虚弱,这位“康熙皇帝”扮演者仍念叨着“想演点儿戏”,即兴朗诵《将进酒》时依旧声震屋宇。
也看到朱龙广老人的风骨——这位“如来佛祖”饰演者离世前坚持“演员的任务是塑造角色,角色火了就够了”,其塑造的经典形象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张译的职称认证,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艺术新征程的起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