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家印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再是地产首富的风光,而是与 "违建"" 清拆 ""资产清算" 等字眼紧密相连。
近日,其位于香港布力径 10 号的豪宅被曝出暗藏 464 平方米地下空间,违建面积高达 557 平方米,这一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舆论千层浪。这座曾象征顶级财富的府邸,为何藏着如此庞大的 "地下空间"?背后是对规则的漠视,还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 25 亿豪宅到违建
布力径,香港最负盛名的豪宅区之一,云集了新世界郑氏家族、赌王何鸿燊家族等顶级豪门。2010 年,许家印豪掷 25 亿港元在此购入三栋别墅(B 座、C 座、E 座),每栋配备私人花园与室内升降机,单套估值最高达 5 亿港元,每平方英尺价格超 10 万港元,堪称 "山顶上的财富图腾"。
如今,这座象征身份的豪宅却成了违建重灾区。据香港屋宇署披露,E 座别墅不仅在正门平台违规加高逾千尺,更在地下低层挖空回填区,建起约 5000 平方尺(约 464 平方米)的地下空间 —— 相当于数十个标准住宅的大小。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处违建并非临时搭建,而是通过 "重新挖开地基" 的方式精心改建,显然是有计划的违规操作。
作为曾执掌万亿地产帝国的 "掌门人",许家印对建筑规范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为何偏要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顶风违建?这座地下空间究竟是网友猜测的 "秘密金库",还是应急避险的 "安全屋"?尽管目前尚未发现贵重物品,但如此大规模的隐秘空间,难免让人联想到恒大债务危机下的资产转移疑云。
从抵押到清拆:25亿豪宅
这座豪宅的命运,恰似许家印商业帝国的缩影。2021 年,恒大债务危机初现,C 座和 E 座别墅被抵押给欧力士借贷公司;2022 年,B 座别墅抵押给建行(亚洲);2024 年 2 月,三栋豪宅全部被债权人接管并挂牌出售,昔日彰显财富的象征,沦为偿还债务的 "筹码"。
但出售之路并不顺利。E 座因违建问题在今年 6 月被勒令清拆,不仅让交易受阻,更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许家印却带头违反建筑规则。有港媒质疑,违建可能是为了 "改造增值",或是在资产处置前隐藏某些 "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地下空间的存在并未出现在原始建筑图纸中,其改建时间与恒大债务恶化的节点高度重合,难免引发更多联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资产处置的细节。据披露,许家印通过离岸公司持有这些豪宅,而此类架构常被用于资产隔离。即便如今被接管,其实际控制权与资金流向仍扑朔迷离。这种 "隐秘操作",与恒大爆雷后曝光的 "技术性离婚"" 海外资产转移 " 等操作如出一辙,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是庞大资产腾挪计划的一环?
2.39 万亿债务下的财富自由
许家印的豪宅违建风波,实则是恒大债务危机的一个缩影。截至 2023 年 6 月,恒大总负债高达 2.39 万亿元,而总资产仅 1.74 万亿元,资不抵债的窟窿难以填补。但与公司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家印家族的财富布局早已遍布全球。
法庭文件显示,许家印及其前妻丁玉梅名下有三架私人飞机、两艘游艇、多辆劳斯莱斯,以及伦敦、加拿大等地的豪宅,仅丁玉梅在伦敦的 33 间公寓就价值 4980 万英镑。更令人咋舌的是,2009 年至 2021 年,许家印通过分红套现近 500 亿元,即便在债务危机显现的 2020 年,恒大仍未停止分红。
这种 "公司巨亏、个人暴富" 的反差,在豪宅违建事件中再次凸显。为何在集团风雨飘摇时,恒大歌舞团仍能维持 "演员月薪数万、团长年薪近千万" 的奢靡?为何在 2.39 万亿债务压顶时,许家印家族仍在全球购置资产?香港这座 464 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或许只是其庞大 "财富迷宫" 的冰山一角。
目前,香港相关部门已勒令清拆违建,许家印的资产清查也在推进中。但无论是地下空间的真实用途,还是恒大资金的最终去向,都还笼罩在迷雾之中。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真相或许会浮出水面。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家印的 "地下王国" 曝光,不仅是一则社会新闻,更给所有追逐资本的人敲响警钟:财富的大厦,若建于违规的地基之上,终将坍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