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华为状告尊湃通讯的技术泄密案终于一审宣判。主犯张琨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没收违法所得两千多万元。这事说来真让人气。张琨之前是华为海思的顶尖技术总监,在华为十年时间参与过好几代手机芯片研发。他带着二十多个华为技术骨干创业,结果公司刚成立没多久就因为芯片设计参数和华为的一模一样被查。
事情得从2021年开始说起。张琨办完离职手续后立刻成立了尊湃通讯,公开说要做高端通信芯片。但暗地里他和几个老同事提前半年就开始拉拢华为研发人员。这些人离开华为前把技术资料偷偷拷贝走了,有的还把关键参数直接记在本子上。尊湃搞出来的第一款芯片,测试出来的性能指标和华为去年的产品几乎一样。
华为发现异常后找第三方机构做鉴定,发现尊湃芯片的核心架构、电路设计图、测试数据模板都跟自己公司的文档高度重合。涉及的商业秘密包括Wi-Fi7射频技术、功耗控制算法之类的硬核内容。法院算下来光专利侵权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超过一个亿。
张琨在法庭上承认了挖角行为,但辩解说有些技术是行业通用。不过华为提交了内部邮件记录,显示这些被带走的研发人员在离职前两个月频繁查询保密协议条款。还有个程序员的电脑里,华为芯片设计图纸的保存文件名都没改。
案子审着审着还连带出个国际热点。国家网信办正好在那段时间约谈了美国某芯片大厂。他们生产的芯片被检测出能远程收集设备位置信息,而且存在被突然断网的风险。虽然涉事企业反复否认,但消息一出国内好多企业立刻改用国产芯片了。
现在网上都在讨论这次泄密案的教训。像张琨这种留过学又在大公司干过的人才,手里握着关键专利,要是起了歪心思确实破坏性极大。尊湃拿到的几笔大额投资也让人纳闷,那些投资机构在尽调阶段没发现问题吗?
最尴尬的是华为花了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转身就变成竞争对手。这给高科技企业提了个醒,该签的竞业协议必须严格执行,核心部门得定期轮岗。还有那些急着招揽高端人才的企业,面试时候是不是得问清楚对方之前公司具体在做什么项目?
最近听说受此案影响,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开始给重要员工上保险,万一发生泄密损失能通过保险公司索赔。政府那边也打算出台新规,以后涉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岗位,离职前必须接受第三方审计。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国产手机芯片型号多了不少。虽然性能还没完全追上国外产品,但至少大家开始愿意尝试了。华为这边虽然花了一亿多打官司,但至少把核心技术保护住了,要是让这些技术真流出去,损失的钱估计不止这个数。
尊湃通讯现在基本歇业了,办公室搬空的时候还剩不少没拆封的设备包装箱。网上有说是他们账户被冻结了,钱根本没法继续运作。张琨的家人最近也没在网络曝光过任何动态,估计都在想办法还钱呢。
这事说明科技行业光有人才不够,还得有制度保障。要是只看重学历和履历,不做好监督防范,再厉害的人也能变成定时炸弹。现在各个公司招人的时候,都要多问问这个候选人上一份工作到底做了哪些具体项目,别等到出了事再说后悔。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