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许家印香港大宅惊现464平“地牢”,资本神话背后的崩塌

直率海风76 · 3 天前
1.jpeg

在香港的繁华背后,隐匿着诸多豪门秘事。而近期,一则关于恒大集团原主席许家印的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他位于香港山顶布力径10号E屋的别墅大宅,被曝光存在大面积违建,其中竟挖出约464.5平方米(约5000尺)的“地牢” ,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这座布力径10号E屋来头不小,它是许家印在2010年恒大港股上市后不久,意气风发之时,豪掷25亿港元购入,并通过离岸公司持有的,是顶级富豪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其地理位置绝佳,周边风景优美,一直以来都是香港豪宅区的耀眼存在。


2.jpeg

然而,如今这座豪宅却因违建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香港屋宇署的调查,布力径10号E屋的违建情况令人咋舌。原本连接泊车位应是平地的平台,如今铺设了木地板和混凝土,还修建了楼梯分别连接大宅正门及旁边通道,与房屋原有建筑图显示的平地、无楼梯或高低差的设计大相径庭,向上违建加高的平台估计面积超1000平方尺。而“地牢”所在处,本是建筑物底层和地基之间按规定需回填的区域,却被重新挖开用以建造地牢 。虽然文件未详细说明地下底层被拆除的墙及僭建物的具体位置、面积等详情,但这一违规改建行为已然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安全。


今年6月,香港屋宇署已对该物业下达勒令清拆的指令并进行“钉契”(即在楼契加注违规记录)。物业接管人需委聘专业人士跟进清拆令,同屋苑内另有独立屋涉僭建,也将面临清拆处理。


3.jpeg

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一片哗然。网友们纷纷表达对富豪违建行为的不满,认为无论财富和地位如何,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违建不仅破坏城市规划和形象,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有人开始猜测“地牢”用途,是藏钱、存放贵重物品,还是作为私人避难所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尚无官方证实。 此外,与许家印豪宅相邻的业主们也受到了影响,他们担心违建清拆工程会对周边房屋造成震动、灰尘等干扰,同时也忧虑违建事件会拉低整个小区的房产价值。还有消息称,许家印豪宅违建事件曝光后,香港其他一些豪宅区也开始自查自纠,业主们担心自己的房屋存在类似违建问题被查处。


4.jpeg

从法律层面而言,香港有着严格的建筑法规,任何建筑的改建、扩建都需提前向屋宇署提出申请,获批后方可施工。许家印的这座豪宅显然严重违反相关规定。若不按时执行清拆令,将面临高额罚款,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事件也暴露了香港豪宅违建领域长期存在的系统性漏洞。普通市民为蜗居在“劏房”而挣扎时,少数权贵却能通过“地下操作”侵占公共空间,规避监管。这种现象反映出规划审批环节的“弹性”与事中事后监管的“疲软”,导致“先建后罚”的侥幸心理盛行。面对巨额财富和复杂离岸架构,香港的监管体系显得力不从心,存在权责不清、常态化机制缺失的深层问题。


要彻底解决豪宅违建问题,必须构建一套前瞻性、全链条的防范机制。审批重心应前移,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再到日常使用,监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无死角的巡查与抽检机制。可以利用大数据核查等智能化管理经验实现对违建行为的快速响应。对于违建业主,除强制清拆和高额罚款,还应追究相关专业人士及机构的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者吊销执照,终身禁止从业,对监管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也应严肃问责,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彻底斩断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同时,还需加强相关法律的惩罚力度,建立便捷高效的举报渠道与奖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违建行为 。


5.jpeg

许家印香港大宅的“地牢”违建事件,是其个人财富与恒大集团命运转折的一个缩影。曾经,恒大在许家印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巨头,而许家印也跻身富豪前列,享受着财富和地位带来的荣耀。这座豪宅便是那段辉煌时期的见证。但如今,恒大暴雷,许家印被查,其资产被全球债权人清查,这座豪宅也沦为违建的代名词,被债务代理人接管并挂牌出售。


去年10月,布力径10号C座和E座两套别墅以9亿港元的价格挂牌,售价较曾经15亿港元的估值打6折甩卖 。然而,因违建隐患至今无人接盘。曾经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豪宅,如今却成了无人敢要的“烫手山芋”。它为香港城市治理敲响警钟。在资本面前,法治不容践踏,只有强化监管、完善法律、发动公众力量,才能杜绝此类违建乱象,维护城市的公平正义与健康发展 。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