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宣判一起重大商业机密案。华为原海思部门的张某等14人因窃取Wi-Fi 6芯片技术,被判6年至有期徒刑,罚金最高300万。他们创办的尊湃通讯被罚千万,技术资料全部销毁,公司资产冻结。
事情起于2021年,张某离职华为仅一个月就成立尊湃,专门做Wi-Fi 6芯片。他拉拢20多个华为核心研发人员,用高薪和股份引诱。这些人离职前后,通过截图、分包文件等手段偷技术,把资料拆分成小文件,通过私人邮箱传到境外服务器,再拼凑还原。
司法鉴定显示,尊湃的技术与华为相似度超90%,连测试数据误差都很小。华为为此研发花3年时间,投入9亿多,一年专利许可收入或损失1到2亿。这次判决首次认定“有组织的窃密”加重处罚,除了判刑罚钱,还销毁了所有侵权技术,堵住扩散风险。
尊湃曾获小米等投资,持股近10%。小米称仅是财务投资,但事件让投资方警惕。现在投资硬科技公司前,需查清技术来源是否合法,否则可能踩雷。
华为开始加强技术防护,比如用特殊封装工艺防破解,芯片参数不标型号,文档加水印,监控员工操作。这些手段能更快发现泄密行为。
案子虽判了,但华为损失难算。除了罚金刑期,公司花了大成本打官司,尊湃被关,却暴露核心技术保护难题。人才流动频繁,如何防止关键信息外泄仍是行业痛点。
这件事敲响警钟:芯片领域没捷径可走,想赚钱得靠自己研发。现在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搞剽窃早晚吃不了兜着走。法院这回判得狠,算是给全行业立规矩了。
半导体企业都盯着这个案例,以后偷技术风险太大。投资机构也改了规则,投项目前必须查清楚技术来源。华为虽然赢了官司,但也提醒大家,自主创新路上,合规和风控一步都不能少。
事件带来直接影响是,现在离职签保密协议时,公司都会问得更细。有些企业直接给核心员工配专用电脑,重要资料加密,连截图都要审批。行业里流传一句话:芯片这碗饭,踏实做事才能活。
(全文1198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