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上海三中院审结了一起重大案件:华为前员工侵犯商业秘密案尘埃落定。张某等14名曾在华为海思任职的员工,因联手窃取Wi-Fi 6芯片核心技术,被判处刑罚并处以罚金。
其中,主谋张某获刑6年,被罚款300万元,并在未来5年内被禁止从事与芯片相关的工作。
其余13名前华为海思员工分别获刑2至4年不等,并被处以相应罚金。尊湃通讯的9965万元现金资产依法被冻结,公司被强制注销,相关技术资料全部销毁。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员工数量已清零。
业内普遍将此案称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严重的技术窃密事件”。华为在报案时表示,因核心技术外泄,导致其在研发投入和市场回报方面损失已超过1亿元。
事情还得追溯到2021年。那时张某还在华为海思担任技术总监,没过多久,他离职不到一个月就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叫尊湃通讯,专门研发Wi-Fi 6芯片。他不仅自己另起炉灶,还以高薪和股份诱惑,挖走了二十多名华为的研发骨干。更离谱的是,这帮人偷技术的手法相当粗暴——有人直接截图、有人抄笔记,还有的把公司文件拆成多个小包发到私人邮箱,最后再在境外服务器上拼接还原。就这样,华为40项核心技术点被整套带走。
工信部电子五所的鉴定结果出来后发现,尊湃通讯的芯片与华为的技术相似度竟然超过90%,甚至部分测试数据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的。要知道,华为为这款Wi-Fi 6芯片的研发投入了整整9个亿。
那些工程师们连轴转地加班,眼睛熬得通红,只盼着技术尽快落地应用。结果没想到,最终却被曾经的同事从背后狠狠捅了一刀。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尊湃通讯成立才一年,就顺利拿到了超过3亿元的融资。
事情远没有结束。到了2022年5月,尊湃通讯完成了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小米集团和湖杉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参与其中。
尊湃一度拥有9项专利和3项著作权,再加上短期内获得的数亿元资金支持,公司不仅入选了Venture50硬科技和萌芽榜,估值也随之飙升,风头一时无两,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旗下全资子公司为上海尊湃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在北京、深圳、苏州设有分支机构。该公司专注于Wi-Fi芯片领域,重点布局Wi-Fi 6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路由器、网关设备(如光猫、CABLE MODEM、DSL等)的接入端(AP),以及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设备。
张琨认为自己的做法完美无缺,然而,当华为海思的技术团队在审查尊湃产品的技术路径时,发现其中一项技术与公司内部某个项目的高度相似。
于是,华为海思的技术人员决定报警,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证据。鉴于案件的特殊性,公安部将其列为督办案件。
2023年12月,警方展开行动,成功抓捕了14名嫌疑人,并查获了7台存储侵权技术的服务器。
尊湃公司资产已被查封,所有技术资料也被销毁。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进一步调查发现,小米曾投资近10%的股份,声称是“只投资不参与管理”。然而,尽管明知技术存在问题,仍然选择投资,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知情。张某是美籍华人,曾在高通工作,而他的团队中也有不少人曾在美国公司工作。有人猜测,技术是否已经被转移到国外。
案子曝光后,恰巧高通解散了上海的Wi-Fi 7研发团队,并销毁了相关资料。这一时机相当巧合,令外界不禁怀疑是否与技术泄漏有关。而美国随即将华为昇腾芯片列入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在AI领域的进展。
华为也没坐以待毙,防泄密措施上做了不少加码。芯片上套了金属框,关键参数不再明示,文档内嵌水印追踪系统。员工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审计机制,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就能察觉。这些手段虽然成本不低,但总比被人顺走核心技术要划算得多。
案件虽已尘埃落定,但对整个芯片圈影响不小。14人锒铛入狱,公司被查封解散,不过华为那价值9个亿的研发成果,总算保了下来。
这次法院的判决相当严厉,也算是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偷窃技术不仅会面临牢狱之灾,公司的资产也可能被追缴,对那些想走捷径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强烈的警示。然而,如何防范内部泄密,仅靠法律和技术手段可能还是不够的。
像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一旦试图走捷径,迟早会暴露。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半导体领域取得成功,最终只能依靠正道,投入时间和金钱进行研发。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次判决在整个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半导体领域首次出现一家企业实体被彻底清除的情况,非法所得被全部收缴,技术扩散的可能性也被彻底斩断,震慑力十足。有专家指出,这标志着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技术伦理”的广泛讨论。业内有人算了一笔明账:华为在相关技术上的研发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累计投入资金达数十亿元,上千名研发人员日复一日地投入其中。这种漫长又艰难的创新过程,与窃取成果的轻而易举形成了强烈反差。“如果不加以严惩,那还有谁愿意静下心来做原创?”一位半导体工程师的发问,说出了不少行业人的心声。
最后
这事也算给大家敲了个警钟:要么踏实在原岗位上深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么就靠自己的本事去创新,真正做出新东西。
拿着老东家的成果稍作修改就打着“创新”旗号,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芯片、半导体这类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更容不得这种投机取巧。别一时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最后把路走窄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